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 > 多彩人生

樊 氏 风 范

2020-05-30  作者:  浏览:1

一个家族薪火相传、跳荡不息的执着信念;一个家族源远流长、永不言悔的事业追求;一个家族历经坎坷、奋进前行的历史轨迹!

                                                  

           

            2010年8月6日上午,骤雨初歇,天朗气清。古老而庄严的北京显得气势恢宏,壮丽辉煌。

王府井百货市场内,退去了连日来的溽热,更显得市声鼎沸,人流潮涌。一服装专卖柜前,一位年近六旬的女顾客被商场的工作人员围了个严严实实,也引得过往的顾客纷纷驻足、翘首注目。

“樊医生,你就帮帮忙给我看看吧,能在这里遇见您是缘份啊!”

“樊医生,北京市挂一个专家号要六十五元呢,有时半夜起来也不一定挂得上,你就给看看吧!”

“樊医生,你是来自南阳的中医专家,那可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啊,你水平肯定高得很,你就给看看吧!”

……

虽然大雨过后,天气凉爽,王府井市场内又是恒温,可这位被称为樊医生的女专家仍然无暇顾及自己的满头大汗,热情而又耐心地为围到面前的美丽女性们把脉问珍。

随之而来的同事老朱站在一旁,禁不住掩唇窃笑:“谁叫你不小心,抖落了自己的名片,这不,招来这么大一场麻烦吧!”

笑归笑,从老朱善意的揶揄里,透露出的却是一种骄傲、自豪和欣然。

8月3日,老朱与樊医生一行参加了一场在天津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结束,二人顺便拐到北京,想逛逛王府市场,买些衣物,谁知樊医生试衣服时不意抖落了自己的名片。一位热情招呼自己的女营业员捡起看了看,惊奇地对当班的同事们说:

“唉呀,这位阿姨还是个专家呢!让她也给咱看看吧!”

于是,同伴们叽叽喳喳地围了过来,争着让给自己看病。樊医生先给捡到名片的那位售货员摸摸脉,看看苔像,然后就把她当前的身体状况做了简略的描述。这姑娘听后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唉呀,真神了,这些年我找了多少专家,都没给我看恁透。这阿姨,真神啊,神啊!”

姑娘的大呼小叫引得其他柜台上的售货员也纷纷跑过来,要求给自己看病。售货员们的举止,又引得顾客们好奇地加入到求治的人堆中。一时间,顾客潮水般涌来,王府井市场的服装专卖柜前,拧出了一个人流的旋涡。

这位樊医生就是南阳著名中医世家樊氏的第四代传人、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红十字会会员、中国疑难杂症研究员的卧龙区优抚医院院长、河南祯华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樊成华 —— 一位五进人民大会堂,四上北戴河,被誉为“学术成果客”的著名专家、中医主任医师。                   

(全家合影。左起第1位樊成华、第2位樊母、第3位樊伯玉。)


          

19世纪末叶的一天,位于南阳县小官村的樊家小院里,经历短暂的喜庆与欢乐之后,不久便陷入了失意、沮丧和忧愤之中。

十年寒窗,终于考取举人的祖父樊祯臣,雄心大振,志存高远,决心苦读三年之后,再次以优异的成绩步入进士的行列,以期担当治国大任,造福黎民百姓。然而,事与愿违,清王朝倒台,军阀混乱,科举废弃,中举者一文不值。年轻的樊祯臣,神情沮丧,气郁心间,寝食俱废,长卧不起,以至形销骨立,病得吓人。

  一、爷爷和“神童孙女”

传承祖业,一生行医的曾祖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的苦苦规劝下,久卧病床的樊祯臣摇摇晃晃地下床了。孤灯黄卷,夜以继日。遍览家传医学典籍,如痴如醉地揣摸体味,凭着厚实的知识功底,浓郁的家风熏陶,执着的勤学苦练,很快便精通医道。他用自己研制的药方不仅把自己调理得精精神神,还出奇制胜,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

人生价值得到彰显,悬壶济世的信念不断加增。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宛南、宛东大地上,樊祯臣与父亲一老一少行医乡里的身影,为多少家庭带来了健康、平安和希望啊!

樊神仙的雅号,让父老乡亲忘其真名实性。

日本投降前夕,樊祯臣携子来南阳发展事业,被当时的万兴东聘为坐堂医生,后自建药铺,看病抓药,宛城樊氏,从此奠基。

由于家贫,自小未上学的父亲樊伯玉跟着祖父读私书,背“汤头”,学药性。

没钱买纸,就在门前的空地上铺一层细沙,早晨起来,以指划沙,写方记药;晚上躺在床上,以光溜溜的肚皮为纸,写写划划,复习一天所学内容。以此“晨划地、夜划腹”的学法,没上过学的樊伯玉,十五岁已坐堂看病,名振宛城。

西关一病人病危,家人正在为他准备后事。路过的樊伯玉年轻好奇,前去问明病情,并悄悄把了把脉。他感到此人虽然气息尚绝,但不妨一治。于是征得家人的同意,将一只活公鸡切腹剖开,揉上中药,敷在病人前后心对应之处,时间不长,病人竟然死而复生,正操办的丧事转而成为庆贺的喜事。此人后来终老一生,樊家父子,被人同称为“樊神仙”。

50年代初,作为樊家四代传人的樊成华还是一个五六岁的“黄毛小丫头”,姐姐哥哥跟着爷爷学医时,她在一旁玩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药性赋使她觉得好奇有趣,便眨巴着大眼睛边玩边听。谁知,竟然过耳成诵,了了于胸。

一次爷爷考试哥哥、姐姐,她竟然抢先背了起来:“医之师,本芪黄……”爷爷惊奇不己,把她看为神童,深感这个小孙女可堪造就,能继承樊氏祖业,便劝她和哥哥、姐姐一同学医,可她小嘴一噘,满是道理:“我才不学呢,病号们哼哼哈哈的难受样子,我看着也难受。我长大要当科学家!”爷爷捋着胡子,满脸堆笑:“也罢,也罢,人各有志,不能强免,只要不为俗人就好,就好!”

然而,樊成华最终仍走上了从医之道,这种选择仍然是受了爷爷和父亲影响结果。

高小那一年,山东水灾,一讨饭者来南阳后病倒,火神庙前躺了三天三夜,后爷爷听说了这个情况,跑去二话不说,把他背到了家里。爷爷招呼父亲,把这个人安排在门楼里住下,床铺周围还撒了石灰,交待几个孩子不要靠近。每天爷爷神色凝重,守在病人跟前,把脉诊病,煎药灌药,饮水喂饭,端屎倒尿,家人偶有不满,爷爷便会板着脸教训大家:

“当医生,要有爱心,面对患者,不能有贫富贵贱之嫌。皇帝老子也是普通患者,讨要饭的也要热诚相待,认真诊治。对岁数大的要像父母一样看待,同龄人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看待,年龄小的要像子女一样看待!”

半个月后,这个生命垂危之人竟然痊愈。离开樊家时,对着爷爷常跪不起,头上磕得出血也拉不起来。

此人走后,爷爷才长长舒了一口气,道出了实情和他的担心:

“此人患的正是容易快速传染的伤寒,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一人传染一家,一家传染全城,可怕呀可怕!”

此人返乡后,每年都会千里迢迢来南阳看望爷爷。上世纪的59年,爷爷病逝,等他再来看望时,见到的只能是遗像一张,荒冢一堆。爷爷坟前,他捶胸顿足,哀号惊天:

“救命恩人啊,你咋不让我替你去死啊!我死了少遭踏些粮食,你多活一年能救多少人的命啊!我不活了啊,你让我去九泉之下陪你吧!”

他的伤心欲绝让全家人再次陷入悲痛之中。盈盈泪光里,爷爷弥留之际那一幕再次浮现在眼前。

“我,我,我不行了。樊家基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祖传秘方,传男,也,也传女。外嫁之女家,若有人学医,不论姓啥,一律,改姓为樊……”

爷爷撒手人寰,一家人悲恸不己。泪光中,身材伟岸,长须飘然,神情祥和,步履从容的爷爷,正向详光氤氲的天地交极处缓缓走去。沿途是仰视目光的送别,是各种不同面容的千恩万谢。

是啊,有什么职业比救死扶伤,悬壶济世这种追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呢?伴着哀伤的泪珠,樊成华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圈定了终生奋斗的目标。

           

 (樊氏中医第四代传人樊成华(右起第1位)与樊氏中医第三代创人樊伯玉(左起第2位)跟师学习现场。)

        二、父亲与“白发魔女”

上世纪60年代,中华大地因一场政治风暴而陷入激情、亢奋的旋涡之中。

十五六岁,对未来充满向往的樊成华,也期待着一种成就自我的风雨洗礼。参加各种活动,登台宣传演出,冲动、茫然与憧憬充盈了整个年轻的生命。

一天,她正在南阳电影院以笔(道具)做枪,弓步挥拳,豪情满怀,又唱又跳时,学校的一位老师却厉声把她叫到了后台:“你父亲被整住了,已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你不要参加演出了!”话音未落,几位曾经的红卫兵战友一哄而上,麻利地扒下了她洋溢着自豪与骄傲的红袖章,并押送她回校批斗:理由是隐瞒了父亲的问题,混进了红卫兵的队伍!

家中被抄,几代人积累的医学典籍被搜罗一空。保存的犀牛角、羚羊角、海南陈香等珍贵药物也统统收走。父亲被送到了独山赤脚医校,接受生理与心理的严酷折磨,这是一种具有游戏特点的残酷的惩罚,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个特定的称谓:批斗。

造反派们用大衣把他蒙起来,然后团团围住,推来搡去。撞到谁跟前,都是一顿拳脚交加。躺倒了,被揪起来,继续甩出去。有时是一哄而上,拳脚会像雨点一样砸在身体的每个部位。痛打之后,便是抬着“行夯”,人们牵手扯脚把他架起来,在统一的号令中把他抛向头顶,以自由落体的形式砸向地面,一撂一砸之间,有可能五内俱伤、筋断骨裂。

父亲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竟急中生智发出哀嚎:我是医生啊,留我一条命吧,我还要给病人看病呢! 

批斗者中,有两人曾找他看过病,听声音确实感到耳熟。阻止众人,停止批斗,揭下捂在头上的大衣一看,果然是赫赫有名的樊医生,这是曾经的救命恩人啊,竟然落此大难,两人顿生恻隐之心,夜里找来板车,趁月黑风高偷偷把父亲拉回家中。

而此时,父亲已是五内俱伤,吐血尿血,卧床不起,气息奄奄。虽有造反派不断到家中打探,还想架出去批斗,终因父亲伤势严重,而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正值盛年的母亲虽目不识丁,但性情刚烈,不甘屈辱,她连夜到樊成华改造的西新店,把女儿偷偷叫出来,母女二人披星戴月一路辗转,赶往省城郑州为父亲鸣冤申诉。

然而,当她们拿着省信访局的信函转交给原单位的领导时,他们却是那么的不屑一顾:

“哼,你就是告到中央,我们不给你解决,谁也没法!”

父亲的问题解决无望,一气之下,母亲又带着十多岁的樊成华踏上了北上京城的告状之路。饥寒交迫,风餐露宿,历经艰辛,含悲咽愤,当母女二人在天安门附近的信访接待站,手捧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热水时,二人再也忍不住汹涌而下的泪水了。

上访材料仍然是十七岁的樊成华赶写的。她怎么也想不开:出身贫寒,自幼学医,德高望重,名满宛城,且是南阳市(原)卫生事业奠基人的父亲,转眼间可就成了坏分子呢?

工作人员看了材料后感慨不己,喃喃自语:“著名中医,国家之宝。不该遭受这样的虐待啊!”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们开个介绍信,你们拿着找原单位领导,他会解决的。”

“上次拿着省信访办的介绍信,他们都不正眼看一下,这,行吗?”母亲顾虑重重。

“放心吧,这封信他们会认真对待的!”工作人员面带笑容,安慰母女二人。

此时,故乡旷原上一处废弃的学校里,被禁闭的樊伯玉跪在尖利的碎碗上“反思罪恶”。不能休息睡觉,不让喝水吃饭,昏厥倒地时招致的又是一顿毒打。

上次母女二人省城返回后,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又激怒了单位领导,樊伯玉便以支持妻子儿女上访告状的罪名被遣送老家,接受惩罚。由于长时间跪碗渣,父亲双膝血肉模糊,感染化脓,严重时露着白花花的骨头,以致造成终生残废。

多年后,老人回忆那段恶梦般的日子仍是老泪纵横:

“当时实在是受不了这折磨和屈辱,几次想一头撞到墙上死了算了。又担心背上畏罪自杀的罪名,让一家人跟着背黑锅。”

父亲说,多亏村上修鸭灌水渠的民工中,有人以前找他看过病,真担心把他折磨死了太可惜,便瞅空子悄悄隔墙吊罐水,扔过来几个馍,才保住了一条老命!

国家信访办的介绍信确实管用,但父亲前脚被放回来,后脚又被送去挖防空洞。在工地由于有人私下找父亲看病,他再次被批斗得吐血尿血。

命悬一线的父亲再次卧床不起了。然而,残痛的不幸却被他看成了“塞翁失马”:

“我快不中了,他们也不会来揪斗我了。我躺在床上也能想想医道,为街坊邻居们看看病了!“

父亲卧床养伤的消息不胫而走。那一段,街坊邻居们总是悄悄而来,流泪而走,为看病,也是为了看望父亲。

此时姐姐正值孕期,哥哥在平顶山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十多岁的樊成华便成了父亲病床前的守护者。

父亲卧床不起,本来难以掂笔,即使能支撑着坐起来,也不敢开处方。因为有关领导已下了封杀令:所有药店均不得抓樊伯玉的方子,发现他的方子,必须随时举报。而父亲又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只要处方出现,立马会被认出招致祸端。所以,每一个方子,都是老人家口授,樊成华抄录。那几年,这位樊家传人,确实颇得真传。

父亲没工作,看病全是义务。自己本该67年毕业,却推到68年才发毕业证。并且被做了一锤定音的结论:“因替父翻案,虽准于毕业,但不安排工作。”

一家三口,分文不进。日常生活,难以为继。无耐,樊成华只好去煤厂挛团煤球。

煤球销售旺季都在冬天。为了多挣一分一厘,樊成华不得不起早贪黑,一天当作两天过。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守着火炉子还嫌冷,可樊成华常常是饿着肚子,加班加点。年轻姑娘家皮薄肉嫩,和煤泥、挛煤球又是赤手空拳,本来应该象葱白一样润嫩的花季秀手,每天冻得却像裂满口子的红萝卜一样。女儿连着娘的心,半夜回家,看着女儿满脸煤灰,双手红肿,又饿又累,疲惫不堪,当娘的总禁不住抱着女儿的双手,放声大哭。一生坚强柔韧的父亲,也会在一旁悄悄抹泪。

七六年,春雷炸响,天光大开。“四人帮”的粉碎,使原来遭受文革迫害的人们得到平反昭雪,相继恢复工作。可父亲原单位的领导,却顶着不让父亲回去上班并放出话来:“樊伯玉要回来上班,我们集体辞职!”

著名专家,拒之门外,积怨缘何这么深呢?樊成华医生说:“只怪老头儿性格太耿直,业务上太认真。象医院里用的中药,该用酒炙用酒炙,该用醋炒用醋炒。一样当归,头、身、尾的功效他都要分得清清楚楚的,用不对,他就会板着脸教训人家,这公疗又是大锅饭,铁饭碗,谁会恁认真,能不烦他!”

工作解决不了,一家人生计艰难,没办法,樊成华带着母亲和三岁的小外甥二进北京反映情况。

北京车站,人海茫茫,正当一家老小茫然四顾、意绪彷徨之时,一位值勤的年轻战士笑迷迷地来到面前:“大娘,你们这老的老,小的小,一家子来北京有啥事啊?”樊成华递过材料,这位战士扫一眼后却喃喃自语,若有所思:“樊伯玉、樊伯玉……”

事后才知道,这是北京卫戍区一位领导的儿子,这位领导50年代在南阳任军分区司令时,妻子因双胞胎难产请过樊伯玉老先生,在老先生的调理下,两个孩子双双顺利降生,一家人为此对老先生感念不己。这也算是老天有眼,授意贵人相助。这位年轻战士就是双胞胎中的一个,小名三毛。

在三毛的帮助下,他们顺利找到了卫生部的主管部长。这位领导当即电令南阳当地政府马上解决此事。

在地委书记张思玉和原南阳市委书记王天命的亲自督办下,父亲的问题终于得到落实。原市公疗两位仍然顶着不办的领导,也分别受到了撤职和党内警告的处分。当时,电影《白发魔女》正在南阳热映,樊成华因倔强的性格,执着的作风,被熟人们戏称为“白发魔女”。

为照顾父亲,樊成华同去公疗上班。从此,从联合街到解放路北端这段最繁华的街道上,每天便上演着娇小瘦弱的樊成华,用“二八”型自行车推着身材高大、长须飘然的父亲上班的感人一幕。

这位历经沧桑,颇具仙风道骨的著名老中医,在非人的磨难中沉寂十年之后,终于能临窗而坐,沐浴着朝辉霞光为患者看病了。

                                                                                              

(樊成华和大女儿樊璠(左起第2位)、二女儿秦岭(右起第1位)、儿子秦恒(右起第2位)一起把脉问诊。)

          三、“魔鬼”与“下凡天使”

倍受摧残的老先生视力极差,手难握笔,领导又安排樊成华陪父坐诊。

樊成华医生介绍:“每有病号,父亲总是先无语把脉,然后再让我诊断,看后还要我说出如何病因造成如此症状。说对了,与他心中的判定吻合了,才默许我开处方,处方开好后,他还要亲自过目,逐项查点,或增或减,最后定案。回家后,还要心平气和地指点自己,为啥增那样药,为啥减那样药。不仅让知其然,还要让知其所以然,这就是父亲带自己的一贯作风。”

那是一次让樊成华终身难忘的诊断。

四中的一位老师前来看病,他满脸通红,脉像悬浮,心跳急促,意绪烦乱。父亲问自己怎样看待此症,自己却认为是肝火过旺,肝阳上亢,舒肝平阳,即可奏效。谁知父亲听后颇为不满,捋着胡须瞪了自己一眼,低声喝道:“重看!”再次把脉,已有所疑,量量血压,竟过200。怎么就没想到高血压这一点呢?多亏父亲坐镇把关!父亲看自己找准了病因,便放松了表情,平静地说道:“肝阳上亢也不算错,血压升高有这个诱因,但上亢到了什么程度?呈现的表征如何?相关其他因素还有哪些?从哪儿入手缓解病情?却丝毫马虎不得,必须了了于心。如此病症,只注意泄火平阴,不及时舒血减压,若血压继续升高的话,就会造成脑溢血,危及生命!”

真言如刀,铭心刻骨,以后看病,更是慎之又慎。作为樊氏第四代传人,她的樊神仙的雅号,同样被人们叫得很响亮。

过去的中医,本不分科,作为河南省十大名医的爷爷樊祯臣和父亲樊伯玉,都是无病不看,无症不治的多面高手,但二人仍然是术业有专攻的著名专家。爷爷精通肝病、儿科的疑难杂症,父亲在妇科方面更是高人一筹。而爷爷和父亲对樊成华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使二人的专长成就像遗传基因一样,在樊成华的事业中被继承下来,并得到优化和发展。

 

前进小学一位老师的母亲,莅难癌症。癌症,那是黑衣魔鬼的化身啊!

一家大医院看病情严重,难以救治,不得不切开后又缝合起来。生命垂危的老人被拉回家去,一家在深深的哀伤中为老人准备着后事。棺材已经做好,只等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

此时,这位老师突然想到了樊成华医生。“是啊,当年自己多严重的肺结核就是樊医生治好的,再请樊医生过来看看不行吗?就是治疗无望,也算当女儿的尽尽心吧!”这位老师找到了樊医生,可樊医生正沉浸在父亲刚刚不在的悲痛中,心灰意懒,精神憔悴。不过,她还是坚持着出诊了。事后,樊医生说:“自己父亲不在了,心里都这么难受,作为女儿,眼看着生养自己的母亲撒手人寰,天人永隔,心还不得碎了啊!自己再难受也要考虑到病人家属的心情啊。”

不过,如此症状,樊医生也没有十分把握,看看脉相后,她对这位老师说:“我给你开几味中药,煎煎喝了。如果老人明天上午起来要茶喝,肚子打咕噜,你再找我,说明有效。不然,就是华佗转世,也救不了她!”

六味中药,半碗汤水,喝下去三个时辰,老人便微微睁开了眼睛,临近傍晚,老太太便张口要面疙瘩喝。随后,樊医生调整方剂,精心治疗五个多月,老人肿块竟然全部消失,健健康康又活了二十多年。至今还能看到她和樊医生的合照上那灿若金菊的笑容。

人体内都有癌细胞,它像一群疯狂的掠食者一样,寻找时机,随时出击,体质强壮,免疫力强,它在人体内就会四处碰壁,不攻自破;反之,免疫力下降,体内某些器官防御能力差,癌细胞就会猖獗起来,聚变生事,形成癌症,樊氏祖孙三代,对癌症病因的把握一脉相承。如何给以有效治疗?樊成华医生的回答显得简单而轻松:清热解毒,活血化於。樊医生说:“癌是什么?癌就是毒素。气血不通,不通则滞,滞则成块,久滞为瘤,恶瘤即为癌变。即是如此。所以,治疗癌症就要通气血,活於滞,解毒素,攻坯结。她笑道:“癌症不可怕,癌症也不是那么难治!”

一高的一位老领导肝癌手术后忧心重重,他找到曾是自己学生的樊医生说:“小樊妮啊,你给我生生办法治治,叫我晚点交购粮本。媳妇已经怀孕,你咋着也要给我治得能看见孙子出世吧,不然我死不冥目啊!”谁知樊医生给他治得不但看着孙子进了幼儿园,还上了小学。这期间,这位经常接送孙子的老校长总是笑声爽朗,步履轻快,浑身上洋溢着幸福的满足。

天是风玄,人是气玄。一个人气不顺,就会得病;一个家庭若气不顺,就有矛盾,发展下去,甚至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心齐气顺,和舟共济,这样才能勇于进取,繁荣昌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樊家延续百年的“气场”理论,它远远超越了医学的范畴,从而上升到了国家与民族、社会学与哲学的层面和境界了。

                                                                                          

                                                                  (抗疫期间,樊成华带领祯华堂员工到养老院义诊。)

         四、不孕者与“送子观音”

对于那些从地狱里走向阳光灿烂现实世界的人们来说,樊成华无疑是专克魔鬼的天使。对于那些曾经后继无人,气氛沉郁,而现在充满欢声笑语、弥漫天伦之乐的家庭来说,她又是名符其实的送子观音。

樊成华忘不了那一次接诊。

刚上班开门坐定,便进来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女孩。女孩问明自己是樊医生后,便掩面而泣,悲痛不已。好一阵苦口婆心的劝慰,女孩拿出了一叠检查结果:子宫肌瘤,内膜移位,月经痛疼难忍。再看看,此时,女孩子宫里的七八个肌瘤,把宫体涨大到了130多公分,犹如怀有三个月的身孕一样。姑娘抹着泪说:“市中心医院的医生们说要尽快做子宫全切除,不然病情越发严重。可我刚结婚,子宫全切除后咋生小孩?没有小孩夫妻关系咋维持下去?就是丈夫不说啥在婆家咋做人呢?”姑娘越发伤心,禁不住又放声痛哭。

病情复杂,过去又没来看过。樊医生不禁问女孩:“你是哪儿的?咋找到了这里?”

女孩哽咽着说出了自己的单位、住址,并说是酒精厂的一位朋友在这儿治好了病,特意交待自己再来找樊医生的。

“哦,是这样。”此时,樊医生的眼前,蒙太奇般地滑过了酒精厂那位女患者前来诊治的一幕。

一位连续几次怀孕都是死胎的女孩,在母亲的陪同下找到了樊医生。这种情况,按中医的说法大致有两种原因造成:一是肾气不足,供血不好,血不养胎;二是精子质量较差,成活率低,导致空包或有胎芽没胎心。

正常的怀孕,还有40%的淘汰率呢,何况这女孩情况特殊。樊医生也感到没有十分的把握,告诉家长:“尽量调治,想法保胎,治好了,都高兴;治不好,别埋怨。”谁知,一段治疗后,竟调成了正常孕胎,还生下了一个漂亮的胖小子。

一家高兴,奔走相告。见人就夸樊医生的能耐,这位患子宫肌瘤的女孩就是推荐来的求治者。

樊医生对这位患者,先是心理疏导,继之认真把脉,随后慎重出方,经过五个多月的治疗,一宫腔疙疙瘩瘩的肌瘤竟然全部消失,整个子宫调理得完好如初。一年后竟生了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儿。当年的12月16日,樊医生过生日时,这位女子抱着孩子,携着一面大锦旗前来祝贺。

说到此,樊医师笑了:“九中的一位王老师,抱着三个月大的孩子让给我磕头。三个月,咋磕呢?完全是一种心情啊!多次怀孕不成,吃吃药生那么漂亮的小男孩儿,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嘛!

 

  (治好不孕不育,喜得贵子(女)的百子图。)

樊成华医生有一本弥足珍贵的厚厚相册,里边全是不孕不育症患者治好后生下的宝宝照片。满月般的笑脸,星子一样的黑眸,花骨朵似的神韵,配上父母灿烂笑容的背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幸福、美满、希望、未来这些抽象词汇丰富而灵动的含义。

妇科专家、送子娘娘这些美誉,对于樊成华医生来说,其实是一种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收获。作为樊氏传人,中医疑难杂症是几代人不离不弃的主攻目标。各种癌症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突破,肾病、糖尿病的防治等等,都是得心应手,成就非凡。而妇科疑难杂症在整个中医疑难杂症中又占有相当的比例,对妇科疑难杂症的研究与治疗又离不开不孕不育症这个医学难题。那么,一个中医疑难杂症专家顺理成章地也就成了一位妇科专家、不孕不育专家了。

“子宫内膜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输卵管梗阻症、卵泡发育畸形症、习惯性流产症等等,都是影响怀孕生育的麻烦病。也都是能利用传统中医从根本上调治好的病症。”樊成华医生如数家珍,胸有成竹:“因为妇科病,特别是不孕不育症,虽然成因复杂,表现不同,但都有规律可循,把握规律,辨正施治,自然药到病除。“

她举了一个例子:体内循环不好,就会造成内分泌失衡;雌激素下降,直接影响到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卵泡发育,造成卵泡过小过大,“无籽”“无核”,这些都会导致怀不上孕,即使怀上了,也会出现死胎,习惯性流产。如同种庄稼,这就叫做“闷芽”。因为土地肥沃,墒情适宜,再加上种子饱满,芽坯精良,方能苗全苗壮。卵泡好比土地,精子当为种子,在种子正常的情况下,能否成孕,关键取决于卵泡。这就要从调剂内分泌入手,促进体内循环,提升激素水平,保障气血充盈,达到自然形成优良卵泡,实现科学健康受孕。

父亲的祖传秘方,樊成华的临床经验与现代高科技的有机结合,“樊氏土地种子论”让多少个家庭体验了“春光的美好,与收获的喜悦啊!”

市长助理田向和对樊成华说过:“你们家四代行医,百年实践,积累了不少可贵的医疗成果,不把这些医疗成果发扬广大起来,造福家乡父老乡亲,惠及社会百姓万民,是南阳,也是全人类的一大损失啊。如果后世失传,那无疑是一种犯罪啊!” 田向和同志的提醒,使樊成华又想起了2004年带着女儿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共和国功勋人才颁奖大会的一幕:听说樊祯臣的孙女、樊伯玉的女儿也参加了此次大会,且是带着亦是医生的女儿而来,卫生部的曹荣桂、孙隆椿两位部长会议间隙特意接见了母女二人。孙隆椿部长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们樊家行医,源渊流长,成果卓著;南阳又是医圣之乡,万人敬仰,你们一定要把百年积累的成果传承下去,发扬广大,造福人类,为中华民族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两位部长还与母女二人亲切合照,以作纪念。两位部长深邃慈祥的目光一直成为樊成华征程中前行的动力。                                                                 

是啊,天天看病,一人开药,一辈子能治好多少人?如果把秘方变专利,让专利变产品,让产品走向千家万户国内国外,那能为多少个笼照在失意失望中的家庭带来欢乐的笑声、幸福的时光和美好的未来呢?更重要的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睦幸福,社会就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祖国的未来就更加美好。

樊成华的观念开始转变。“一种治疗排卵障碍引起的女性不孕中药制剂”、“一种治疗输卵管阻塞引起的女性不孕中药制剂”两项成果相继获得国家专利,“妙娠葆”、“鸾凤颜玉膏”两个产品顺利取得国家生产批号。

“妙娠葆茯杞口服液”是“肾主生育”理论的有效探索和成功实践。它温肾健脾,活血调经,益气养血,暖宫助孕。临床实践表明,可提升丘脑——垂体——卵巢和黄体功能,调理改善女性内分泌系统,消除各种妇科疾病,营建良好的胎孕环境,达到怀孕生子的目的。

“鸾凤颜玉膏”是“妙娠葆”功能和作用的延伸补充,它既能预防各种妊娠疾病,保障优育优生,更能提高女性免疫力,治疗更年期综合症,起到排毒、祛斑、养颜美容、延缓衰老的作用,让每一位女性像玉一般温润美丽,像凤一样五彩焕然!

                                                                                

  有人算了一笔帐,一个仲景牌六味地黄丸,一年创造了15亿的财富,让宛西药厂名满天下。面对全国近7亿女性,面对因生存压力加大,生活环境污染,妇科疑难杂症增多,不孕不育症越发普遍的现实,一个全国唯一、全世界唯一的“妙娠宝”,市场前景如何?岂不是不言而喻吗?

也许正为此,众多的厂家商家纷纷来电来函,要出高价买断两大专利及生产批号。但樊成华不为所动:身为樊氏传人,生长在医圣故里,是南阳这方丰厚的历史文化热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缘何要“移情别恋”,送利他乡呢?

目前,以两个产品为支点的南阳祯华堂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挂牌运行,以“妙娠葆”为主打的系列产品开始试产并赢得试用者的高度赞誉。

有人说,这是上帝借樊成华之手送给广大女性的福祗,一个美丽女性的时代已经到来;

有人说,南阳的中医药事业必将步入双峰对峙、阴阳平衡的时代,六味地黄丸给男性以自信、成功和骄傲,“妙妊葆”给女性以健康、活力和魅力;(左起第6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俊德到祯华堂视察合影留念。左起第5位为樊成华。)

有人说,南阳盆地又多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支点,以它作为支撑,将撬动理想中黄金白银铸就的地球;

然而,作为樊氏第四代传人的樊成华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四代相传、百年沧桑的樊氏基业,象跳荡的山溪一样,一路跌宕起伏、千迴百折、勇往直前,融入大河的欢唱,步入百川归海的境界,以沧海万里的胸襟托起未来的辉煌的日出!

 

 

赞一下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