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 > 冰点探源

用圣灵照亮心灵

2020-05-30  作者:秋原  浏览:1

 

       礼拜天的早晨。

       一抹橘红色的朝霞在东方那辽阔的天幕上洇出温润的辉煌。八百里盆地在曙光的洗炼中沉淀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和旷达。

       安卧于白河之滨,独山南麓的历史文化古城南阳,滤去了一周的纷扰、熙攘与躁动之后,呈现出少有的安谧与祥和。虽然,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占尽风光,但依然遮掩不了位于老城区联合街福音堂那恒久的光芒。

       歌德式的教堂尖顶剪贴与幽蓝的天幕上,尖顶上那殷红的十字架直指苍穹——那是一道架在人世与天堂之间的桥梁吗?那是一座从短暂的人生之旅走向永恒天路的路标吗?在曙色的晕染下,它是那样的赫然入目,让人浮想联翩。然而,你思绪的触角还未收回,清亮激越,余韵悠悠的钟声又从塔楼飘向整个古城上空。与此同时,一队精灵般圣洁的鸽子拉响哨音,翩翩划过这红色的教堂,融入悠远的湛蓝之中……钟声是上帝的召唤!鸽子是天使的化身吗?也许,正是这巍巍的教堂,殷红的十字架,嘹远的钟声与洁白的鸽子,才使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显得那么安详、沉静和怡然。她象一位仍在晨光中熟睡的婴儿,接受着来自上苍那光明与温暖的抚慰,博爱与呵护的垂顾,会心地发出白河流水与绿荫鸟鸣的呓语,释放出如此绚丽烂漫的夜梦晨光…

                                                                               一

          这是一个洋溢着时代风尚和青春丽影的城市,更是一个沉积着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

卧龙岗上,掩映于青松翠柏中的武侯祠仍然在讲述着“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故事;温凉河畔,汉阙巍巍的医圣祠,在见证着一位良相与名医殚精竭虑,救万民于疾苦的执著追求;北郊石桥镇的张衡博物馆,仍在频频闪射着一代科圣与日月同辉的智慧灵光与人格魅力……

这些无疑成为南阳、中原及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时时涌动自豪之潮的“地心引力”,促动着我们每个人昂首挺胸,把自信与成功洒满自己的人生旅途。

然而,我们更需要心灵的宁静,精神的洗礼,人格的完善和真理之光的沐浴。当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频频回首走向远方的时候,与生俱来之罪便使人类开始了天意的背谬与道德的沦丧,广袤的大地便开始充斥着欲望、欺诈、纷争、杀戮……从远古到中古,昊昊上苍一直发出无边的慨叹、训诫和谕示。然而,大道消隐,罪恶繁衍,有谁会听从慈父忠告般地反思自己的罪过,找回失去的自我呢!

终于在历史与时光的交汇点上,那位上帝的儿子秉承父命,莅临人间,不仅改变了历史纪元的方式,更义无反顾地用鲜血染红了冷酷的十字架,用自己的生命唤回灵魂的再造,用淋漓的鲜血洗刷人世的罪恶。神道打通了人道。这座有着千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终于敞开古朴的襟怀,承接一缕海外来风的吹拂,开始反思咀嚼五千年的茫茫人世。

于是,这座城市开始出现一道另类的风景,那是一道可以使心灵得到慰籍,生命受到圣灵浇灌,真善美常驻人间,信望爱回归人本的风景。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因这道风景的装点,显得更为大气、沉静、练达而厚重。

                                                                                   二

2004年  月  日,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一队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远渡重洋,几经辗转,终于走进了位于南阳老城联合街基督教堂(福音堂)。与新区的高楼林立,绿地如茵相比,这里似乎显得有些苍老,局促和简陋。然而,当他们游览参观了整个堂院,特别是推开古旧的门扉,走进已有百年历史,满目疮痍的“牧师楼”时,却是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虽然,小楼内红毡铺地,壁洁如雪,窗明几净,纤尘不染。但墙壁上那一幅幅被时光熏蒸发黄的照片,玻璃柜中珍存的版本不同且被翻烂了的圣经,以及相关的那一件件无语而诉的文物,都在讲述着一代代传道人接过圣火,照亮人世的感人故事,都在纪录着联合街福音堂历经磨难、兴衰沉浮的史诗。

一位挪威籍的      来到第   代传道人    与当时教工们的合照前时,竟然热泪盈眶,单膝跪地,以西方人最虔敬的礼节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原来,虽然时光遥遥,远隔千山万水,他从未见过这些故乡的同道,但他仍然在那发黄褪色的老照片上认出了自己的祖父——一位背井离乡、远走异国,为传扬上帝的福音而奉献一生的     。

一座举着残壁在阳光下沉思静立的灰暗古旧的小楼,却是天路上一座充满温暖与爱意的驿站,见证了基督教走进古宛大地的一段真实历史。

1847年,酣然梦寝于皇权下的古老中国开始被上帝垂顾。几位在南非传福音的宣教士中,有一位受到神旨的谕示,决意来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传福音。189034日,挪威国教会在西部城市卑耳根成立了一个专门对华宣教机构。1893416日由赛牧师和孙牧师首先在老河口建立教会,随后差遣郑牧师到南阳拓荒布道。这个壁垒森严,满街是长袍马褂与大辫子身影的城市,开始享受来自上苍那真正的一缕阳光。这座中西合璧风格的灰蓝色小楼——牧师楼,成为这座古城中一个陌生而引人注目的处所,成为撩动人们好奇心的一个地方。她以明确而执著的社会责任,期待以纯正的十字架救恩真道,引领世人走出心灵的阴影,完成行为上的“善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沦入硝烟战火之中。原牧师楼的南半部分和琴房及附属房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毁,正常的礼拜聚会无法进行。

194910月,新中国建立,广大信徒为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欢呼雀跃,并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之中,历经战乱之后的教会恢复了正常的活动。

1960年至1980年,教会工作因那场波及全国的文化浩劫全面停滞。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使宗教政策得到落实,福音堂于1112日再次复堂。痛定思痛之后,更多的人士走进教会,寻求福音真理,审视社会人生。信徒人数迅速增加。

1980年至1994年,15年的元气恢复,15年的励精图治,一座面积达   平方米, 高   米的新礼拜堂终于在老城联合街拔地而起,红色教堂尖顶上那直指蓝天的十字架,吸引了更多人寻求生命之根,解读永恒真理的目光。圣工队伍不断扩大,受洗信徒已逾万人。每个礼拜天的早晨,数不清的朝圣者面带笑意,脚步轻悄,从古城的四面八方汇聚这里,在光明的曙色中,在悠扬的琴韵里唱诗、诵经、听道、祈祷,反思自我。古城的早晨,因上帝与子民的交通感应呈现出人间乐园般的喜乐与祥瑞。

时光如流,百年沧桑。这个掩映于绿树与民宅之间的圣所,与一部中国的现、当代史紧紧地纠结在一起,当改革开放的潮汛涌来,文明、科学与进步渐行渐近之时,他才真正敞开了襟怀,接纳纷纭世事,叩问人心美丑,用神祉的光芒引领众多的苍生,从这里走向真理的国度,回归灵魂的家园。

                                                                                   三

这是一个历经百年风雨的大家庭。之所以能一路走来,成为人们心中的圣殿,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一片精神高地,是因为有众多执著于宗教事业的跋涉者、探索者们,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在历练陶冶中传递福音,在奉献再造中弘扬天道。

假如     牧师带来的是圣灵的第一缕曙光;假如,   牧师在古老的宛城筑就的是第一座敬拜上帝的祭坛;假如,  让南阳的百姓真正领略了圣经的深奥与博大精深;假如,   牧师衔接了由于那场空前绝后的文化浩劫所造成的宗教断层的话,那么,现在联合街福音堂负责人李永山,则为南阳基督教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承担了更具重负的历史使命。

李永山1983年从事基督教工作,84年、85年相继参加南阳地区和河南省神职人员培训班,随后又到南京神学院学习深造。经过一年多的潜心钻研之后,他于87年返回福音堂,开始了重振南阳基督教事业的追求。然而他步入的却是一道充满荆棘与坎坷之路。陷入的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和历练。

87年回堂后,他所负责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按宗教政策,清理收回被社会上占有多年的教会房产。联合街教堂从60年到80年一直处于关门停办状态,原有的房产建筑在文革的纷乱中被抢占一空。20多年后,不仅损坏严重,面目全非,那些非法的占有者从心理上竟然真的把这些公共房屋看成了自家的私有财产。人人似乎都成了不得摸屁股的老虎,哪一家的清退都是一场公理与私欲的恶战:口角相加,恐吓威胁,围攻谩骂,大打出手,人格尊严遭到践踏,心理、生理上受到摧残。但他只有一个愿望:“只要还有一口悠悠气儿,就要维护教堂的利益,守护人间的公义。”

一位老信徒本来暂时寄居在教堂的公房内,可20年之后,当李永山拿着红头文件,满面堆笑地多次找她商量退房时,她竟然认为是无事生非,故意找茬,并多次作出过激行为。无奈之下,教会只好作出让步,同意她在教会常住养老,可儿女们必须搬出教会。尽管如此,她还是态度坚决,一意孤行。竟然带领一帮儿女闯入教会,一顿乒乒乓乓的乱打乱砸,使整个敬拜上帝的圣所变得一片狼藉,惨不忍睹,连价值昂贵的乐器、电器、录音设备也未能幸免。李永山看不过眼,上前劝说几句,这家人便蜂拥而上,攥领子、扯头发、往脸上吐唾沫,上边拳打,下边脚踹。可怜身小力薄的李永山像浪涛中的一叶浮萍,被怒火中烧、气焰燻天的一家人挟裹着、揉搓着、叫骂着。当时的情况,使李永山至今仍心有余悸:“亏了是血肉之躯,即使再结实的物件,转眼也会叫折磨得七零八落的。”

一位叫张桂玲的姊妹路过教堂时看到了这一幕,她流着泪、哽咽着劝了一句“啥事儿不好商量,这样能解决问题吗?”谁知竟成了引火烧身,自讨苦吃。一群人哄地朝她涌来,开始了对她的围攻谩骂。脸色惨白,有气无力的李永山示意她赶快离开,这才免遭一场拳脚之苦。

然而,受理此纠纷的办事处有关人员竟然对李永山大发一通脾气:“你们是教会,就不会让一让个人;又不是你家的财产,你恁死劲干啥?”

是啊,正因为是教会的财产,是敬拜上帝,传扬福音,牧养芸芸众生这个圣所的财产,才不能让它烟熏火燎,鸡鸣鸭叫,与污秽纷扰相伴。基督耶稣不也在耶鲁撒冷的圣殿掀翻生意人的摊点,驱赶走拴在那里的牛羊吗?自己作为一个圣徒,怎能不履行仆人的职责,当好教会的一个守护者呢?

一段忍辱负重,不堪回首的艰辛努力之后,寄居在教会的十几家住户和单位,终于不情愿地离开了这里。

说到落实宗教政策,收归教会房舍的过程,李永山至今仍然是感慨万千:“这感谢主的恩典,也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建委、统战部的同志们多次到现场宣讲宗教政策,动员住户离开;当时的崔银太副市长亲自批文,督促占有单位撤出。天道即人道,真理与公义的光芒是遮不住的。”

被占据的教会房舍全部收回,但因风雨剥蚀,年久失修,原有的礼拜堂已摇摇欲坠。加之原来的设计规模有限,很难适应改革开放后教会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重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礼拜堂,已成为福音堂的百年夙愿,头等大事。

建房不易。作为经济拮据,百废待举,且处于社会弱势对象的教会来说,要建一个规模宏伟的世纪教堂。蓝图与现实的距离将是何等的坎坷与遥远啊。谁来担当此任?此项工作再次落在了李永山肩头。

然而接到任务后的李永山却少有地失眠了。盖新礼拜堂:一是教会没钱。当时的教会每年收到的善款不过万儿八千,多年积蓄不过几万块钱。按最新设计图纸,工程压到最低造价,也得40万元。如此巨大的经济缺口,何处筹措?二是教会内部意见不统一。基建工程,愿意插手的人多,“抠门儿”的李永山负责这项工作似乎扫了他们的兴。工程动工后能给以配合支持吗?三是刚刚恢复正常活动的教会,在周围市民眼里还是一个软柿子的形象,这么大的工程开工后,要涉及多家住户和单位的边界协调,到时候,教会还不成了唐僧肉!而礼拜堂的工程大,周期长,自己又家住白河南的    村,开工后不守在工地会行?这么大的工程一人顶下来,不散了架也得蜕几层皮呀!

他碾转反侧,夜不能寐,直到明月西坠,东方曦微,才合上了沉重的眼皮。朦胧之中,一团祥光架着轻烟薄云缓缓来到自己村庄的上空,祥光中一个亲切慈爱而又浑厚的声音如空谷传响般飘来:“亚伯拉罕在困顿的旅途中三次为我建造祭坛,你将在诸多纷扰中为我筑就圣殿。你注定要历经常人难以想像的磨难,但一定能够成功!”

话音落下,那团祥光瑞气便飘然而去。似睡似醒的的李永山,翻身下床,望天祈祷。他知道,慈爱万能的上帝已经向自己明示了他的旨意。也就是从此刻开始,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为了建好新的礼拜堂,就是赴汤蹈火,再所不惜!

且不说带领几位老弱病残的信徒拆除旧堂时的苦、脏、累、险和艰难;且不说开工后周边四邻的步步刁难、无理取闹、得寸进尺;且不说一天24小时要坚守工地,搬砖拎泥、攀上爬下,紧盯工程质量;且不说饿了啃口怀里揣的凉馍,渴了掬一捧自来水的艰苦;且不说盛夏烈日的炙烤、寒冬冰天雪地的难奈;且不说奔波于工地上时经常磕碰得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痛苦……仅施工中为经费问题做的难,足以让他瘦比黄花、满头飞雪了!

由于款不到位,整个工程一直是在干干停停中熬过来的。那些天,李永山恨不得把自己卸成八大块换成钱。多少次,因夜里外出借钱,慌不识路而一头栽下自行车。可他仍然舔舔嘴角的血迹,拍拍身上的泥土,穿游于星光月华之中。有个捡垃圾的老太太,为李永山的精神所感动,专程来到工地,颤颤巍巍地揭开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破布包,拿出了多年积攒的  元钱。桐柏县双河镇的张振秀,本来是带着儿子到南阳看病的——肾衰竭,那是一种让任何一个富有的家庭都能倾家荡产的重症,那是一种让任何乐观的父母都会愁云惨淡,产生绝望的疾病。何况,这个来自贫困老区的农民家庭呢?然而,已经家徒四壁的张振秀毅然拿出了1000多元儿子的救命钱,捐给了正在施工的教会——这无疑把病弱的儿子往生命的悬崖上又推近了一步啊!

更多远道而来的信徒们,不惜省下一顿饭钱捐给工地。一叠叠皱皱巴巴的钞票,藏入了多少感人的故事,烙印上了多少神明大义啊!

年 月  日,新礼拜堂终于落成。深藏在联合街的福音堂,以矗立在蓝天下的教堂尖顶,以礼拜天那悠远旷达的祈祷钟声,宣告着他的复兴和昌盛。信徒们奔走相告,祝福庆贺。可作为工程负责人的李永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再次陷入了无奈和痛苦之中。

一个无名工程队,一纸诉状把福音堂告上法庭。他们握着一张与教会某个负责人曾经签订过的合同,说是原来的合同没有兑现,现在要赔偿经济损失。公义不抵人情。一审下来,法庭竟然判教会向这个工程队赔偿30万元。30万元,无疑于泰山当顶砸来。地建公司的20多万建堂款还无着落,30万元的赔款从何而来?这不是活活要人命吗?后来,一位叫马胜利的律师以法律援助的形式诉到中院,此案才算不了了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官司还未结束,有关他在建堂时中饱私囊的谣言纷纭而起,接着又因天花板上掉下的一块灰皮,有人对工程质量大做文章。好在上帝眼明心亮,事实胜于雄辩。反复的“炒作”折腾之后,终于水落石出,云开雾散。只是此时的李永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李永山:

满头白发,形销骨立。心脏病、腰椎病折磨得痛不欲生,五尺男儿,竟然不足30公斤。再见亲朋好友,已经无人认出他来。

“灾难是化了妆的祝福”。回想李永山走过的这段路程,总使人联想到那位托举着燃烧的心脏,带领众人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柯丹。也正因为这团燃烧的光焰,才形成一种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着众多的信徒新人融入神圣的宗教事业之中。

刘睿、黄玉庆、高玉新、杨彬、东辉、东阳……,他们正值青春年华的人生美好岁月,有的还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他们中间不乏拥有发财致富的机遇和条件,然而,象每个时代寻找真理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世俗的世界,献身于基督的事业,把真理和福音一如春风细雨般洒遍古老的宛城,洒向八百里盆地。

                                                                               

物质的世界在快速发展,精神的领地在漫漫沉沦。人类自身的原罪与现实的诱惑让每一个人都难以驾驭欲望的烈马,这世界便有了各种罪恶的衍生和四伏的危机。

我们呼唤精神文明,我们倡导八荣反对八耻,我们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切的努力无不是要建筑起道德的堤坝,扼制欲望浊流的泛滥,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源流长,浩浩东去。

努力是卓有成效,然而这个成效却是有限的,腐败成为社会的重症,平安化为人们的期待,诚信远离现实的生活,世风吹奏出变异的曲调……根本的原因是少了一种恒久而坚挺的精神支柱?失却了一种强大而主动的自我约束。

“假如没有上帝的管教,什么事情我都敢干!”来自圣经的十大诫命成为全世界法律的最古老根系,它集中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信、望、爱的实践,这些,难道不是修补破裂的现实之天的“五彩石”吗?

一个单位的领导曾不止一次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尊重我们单位那些基督徒们的信仰。事实求是地说,他们都是无可挑剔的好职工。作为一个单位,基督徒越多,单位的风气越好,方方面面越省心。”这位领导还风趣地说:“中国的雷锋们大都是三月来,四月走,可一信基督啊,人一辈子都是活雷锋!”

此言不谬!

你能想像得到吗?数千人的聚会之后,聚会场所竟然无一片纸屑,无一处痰迹,桌椅栏干擦得一尘不染,连厕所内也干净整洁如初。这一切却来自此事工们长年坚持的义务劳动。

你能想像得到吗?数千人吃不掏钱的大锅饭,竟然秩序井然,不挤不抗,男女相让,老弱三先。年轻的为年长的把饭菜端到跟前,有的到场较晚,饭菜不多,另一位素不相识者便会面带笑意,亲切热情地让出自己的一份。

你能想像得到吗?所有遗失的物品,不论时间多长,不论有多贵重,都有专人存放。当你在忙乱的生活中忽然想起并回首找寻时,总有人掬着花开如菊般的笑容完好无缺地递给你,原有的破损还会修的适宜而妥贴。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在联合街教会,发生在中国的所有教会……,这算不算一种跨国式精神文明的昭示呢?

无疑,这里永远是圣火熊熊的再生之所,任何一位背负沉重十字架的世俗者,都能在这里羽化而生,成为一只轻盈飞舞的火凤凰。

一位吸食毒品者坦言:“究竟诫了多少次毒,连自己都数不清了,意志总是溃败于毒瘾,自从一位弟兄引领我走进福音堂之后,我常常感到有双满含慈父之爱的目光在高天云端之上关注着自己,提醒着自己,在毒瘾不断发作,如万针刺骨的难忍关键时刻,正是来自这双目光的鼓励、劝戒和警告,使自己一次次战胜毒魔的疯狂袭击,终于走出生理和心理的阴影,成为一个享受生活阳光和天伦之乐的正常的男子汉。

一对有着令人羡慕职业的研究生夫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认同却不能使夫妇二人兼融共存,琴瑟和谐。遇事总要分个高低胜负,家庭中时常激荡着吵闹之声。有时矛盾激化,难免会大打出手,你抠我鼻我挖你眼。话不投机,人不顺眼,只好各占一室,形同陌路,千年修得共枕眠的姻缘名存实亡,几经崩溃。一个偶然的机会,丈夫被一个弟兄领到了福音堂听经悟道,光明祥瑞与博爱的世界,使他天路大开,襟怀一变,此后,每当回到家中,已判若两人,宽容、忍让、彬彬有礼,体谅妻子,勤于家务,一副谦谦君子之风。妻子好生诧异,问明原因后,禁不住仰天致谢,泪流满面。当周礼拜天,便随丈夫一块到了教堂。从此以后,家中纷争烟消云散,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三口之演绎出一派平湖秋月的风光来。

当今社会是离婚高发期,一边是夫妇一前一后到婚姻登记处办离婚手续,一边是教会让众多家庭破镜重圆。据不完全统计,因听从圣经的教诲,每年至少有100对以上的夫妇重归于好。

我们还是来听听慧姊妹的故事吧:

慧是一位文静贤淑的单身女孩,遇事总是以德报怨,委曲求全。即使这样,也未能让人多势众、蛮横不讲道理的对门邻居收敛一下孩子们“屙门尿户”的陋习,且因慧的善意提醒,积怨已深,有恃无恐。更令人气恼的是,他家的小孩蹲在楼梯口拉屎时不小心滚下楼梯,慧好意下去拉小孩,对方的几个女人蹿出来,硬说慧把小孩踢下去,不由分说,按倒在地,打得鼻脸肿。慧伤心之致,痛不欲生。是《圣经》在她心灵中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子。

《圣经》上说:“不要和恶人作对!”耶稣告诫彼得,对得罪自己的弟兄,饶恕他“不是到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慧虔诚地按耶稣的话行事,把对门的孩子当自己的侄子看待,看到拉在门口的屎就及时清理,默默感动了对方,之后,门前的垃圾屎尿便渐渐消失。有一天对门的主人骑摩托出了车祸,家人和亲属都到医院照料,老太太因惊吓担忧突发脑溢血晕倒在门口。慧忙打120,把她及时送到医院,垫支了医疗费,无微不至地守护,为她母子祈祷。不久,母子俩痊愈出院,彻底改变了对慧的态度,两家人如今亲得像一家人一样。是大爱,使仇人变成亲人。

这是一个让人感动不已又难以忘怀的场面:

暖阳当空,喜鹊鸣唱,偌大的家属院里,一双双铺开的大红锦被如彩云落地,花开满园。满头白发的张清云老太太带领一群妇女,跪地马爬,穿针引线,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说笑声,戏嬉声此起彼伏,相互应和,激荡出满院的欢乐和喜庆。一位姊妹的姑娘出嫁了。张清云和其他婶子大娘们想到了一块,趁又双休日替闺女妆妆喜被。

退休老院长张清云,   年开始归向基督,在他的影响下,所在家属院的大部分邻居成了信徒。张清云老太太高兴地说:“信主有啥不好?正因为信主,咱们家属院才成了标准的文明小区、和谐小区!”

是的,不管谁家有人生病,不仅张老太太举着满头白发跑上跑下,全院的邻居们也都会三三两两,络绎不绝地前去看望;不管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呼邻唤友,要大家去分享,或端一份到大院,谁见谁尝;不管谁家洗晒在院子里的衣物忘了收拾,都会有人叠得板板正正地送到手里。楼上的一位姊妹因病卧床休息,她的邻居每天应时到她那里陪护,蒸馍做饭,打扫卫生,收湿晒干,忙得不亦乐乎。忙过之后,还陪他坐在床前,唱诗诵经,促膝谈心。

以唱诗诵经为主要内容的聚会,已成为这个大院的一道风景。每天下午,闲赋在家的老太太们,不约而同地汇集在张清云家,能者为师,互帮互学,团团围坐,抚掌而歌。虽然,大部分人都是满头飞雪,五音不全,但认真虔诚之状,仍如学龄孩童一般。唱诗颂经之后,畅说欲言,交流沟通,无间无隔,其乐融融。这虔敬的歌声与喜乐无比的说笑,融化了沉淀在岁月中的所有纠纷和不快,让文明和谐的旋律在大院上空恒久回旋!

也许,正是这种宗教的力量托举起了现实世界中的道德沉沦,福音堂才以强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千千万万人那期盼的目光,以核聚变式的速度赢得南阳基督教事业的不断发展。

短短几年间,联合街福音堂不但还清了地建公司的20多万建筑欠款,又相继建起了初具规模的岗东村、白河镇的两座教堂,又投资50多万元在常庄村购置8亩土地拟建南堂。与此同时,他们热心公益事业,向社会广施爱心,先后为白河治理、梅溪河清淤,抗洪救灾等捐款捐物价值  万元;为南召、方城、内乡、淅川、西峡,桐柏等贫困山区的家庭和学样捐赠现金、物品、学习用具等价值  万元。桐柏古城的一位老太太虽然儿女双全,但无人赡养,所栖身的小窝棚头顶露光,八面透风,当一行姊妹把200元现金和衣物、米送给她时,老太太老泪横流,扑通跪在了地上。围观的邻居们感慨万千:“儿女不管,村干部不管,远在几百里之处的教会却把她当成了亲人!”

这就是宗教的为量,这就是联合街福音堂百年不变的追求:让博爱、信义、友善、怜悯、互助、和谐化为人间的春风,吹遍八百里遍地;化为昊天的细雨,润泽千万人的心灵。以爱为本,人文关怀,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等,不仅应成为响亮的政治号,反复解读的时尚用语,更应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身体力行的实践和追求,成为一个社会旭日东升、霞光漫天般的美丽风景!

爱使我们相聚一起

爱使我们彼此激励

爱使我们心灵合一

爱使我们共守信义

爱使我们共同奉献

爱使人间更加美丽……

 

美妙的歌声琴韵,载着弟兄姊妹们的心声,再次溢出宏伟壮观的教堂,在曙光沐浴下的古城上空回荡盘旋。太阳,缓缓地升上新的高度;大地,已吐露了春的生机……

赞一下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